【湘伴导读】
10月16日,湖南省委财经委员会在娄底召开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现场观摩会。
这是一场高规格的观摩会。省委书记、省委财经委员会主任沈晓明主持会议并讲话,省委副书记、省长、省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毛伟明,省委副书记、岳阳市委书记谢卫江等省领导出席。
10月16日,沈晓明在娄底主持召开省委财经委员会(扩大)会议。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俊 摄
参会的还有省直有关单位、各市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。
会前,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涟钢1580热连轧项目、湖南宏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、湖南星源恒电电气有限公司、娄底电机产业园等硅钢产业链上中下游代表性企业和园区。
10月16日,与会人员观摩湖南宏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。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俊 摄
为何要召开这场观摩会?为何在娄底召开?大家现场看了啥?湘伴君为大家一一梳理。
看作风:用“笨办法”招商
娄底因钢而兴,因钢而立,被称为“钢铁侠”。
娄底在传统钢铁优势产业的基础上,从无到有,构建出一条“粗钢—硅钢基板—硅钢成品卷—电机、变压器零部件和家电”的硅钢-“三电”产业链。更让人感慨的是,这条产业链的形成,仅用了短短2年。
要问有何妙招?
娄底回答:用了最笨但事后证明也是最管用的招商办法——围绕产业链梳理目标招商企业,按图索骥,一个个打电话、一家家上门对接。
娄底邀请相关机构编制《娄底硅钢产业发展规划》,为娄底绘制出明确的“产业图谱”,也提供了清晰的“招商地图”。
招商部门一边打电话“广撒网”,一边派出多支招商小分队常驻长三角、大湾区,瞄着目标区域逐层扫楼,敲响陌生房门,对接企业近4000家。
现场观摩的湖南宏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,就是娄底主动敲门招来的大商。
湖南宏旺硅钢生产车间。 詹定根 摄(湖南图片库)
宏旺控股集团是中国500强企业,长期深耕不锈钢领域。2021年,娄底主动上门,靠着一股韧性,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,最终促成签约。
目前,湖南宏旺在娄项目扩展至五期,累计投资36.6亿元,生产全省第一块高牌号取向硅钢,填补省内空白,2024年取向硅钢产量排全国民营企业第一。
娄底是曾国藩的故乡,他“扎硬寨、打呆仗”,是“吃得苦、耐得烦、霸得蛮”的典型代表。
巧诈不如拙诚。娄底将这股劲用在了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上,用“笨办法”招大商,引进“三电”项目130个,引资额突破500亿元,到2025年8月已完成投资276亿元。
学娄底,便是学习将湖湘精神中敢闯敢试、攻坚克难的特质,运用到产业建设、招商引资、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上。
正如会议所强调的,组织如此高规格的现场观摩会,就是要让各级各部门锚定构建“4×4”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不松劲,增强以重点产业链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责任感、紧迫感,抓紧抓实重点产业倍增计划及13条重点产业链建设,持续掀起比学赶超、奋勇争先的热潮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看实力:下“真功夫”夯基
高品质钢材,是产业链能延链补链强链的基础。
娄底现拥有450万吨硅钢基板产能,建成取向、无取向和低中高所有牌号的全系列硅钢产线。2024年硅钢总产量居全国第4位。
钢铁产业基础,是娄底硅钢-“三电”产业链的“定海神针”。
为此,娄底下了不少“真功夫”。
观摩现场第一站是涟钢1580热连轧项目。
10月16日,与会人员现场观摩涟钢1580热连轧项目。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俊 摄
近年来,传统钢铁制造业产能收缩,娄底将目光投向了飞速发展的特殊用途钢铁产业。
2023年,涟钢1580热连轧项目投产,涟钢成为国内最大的硅钢基板供应商。涟钢开发出HiB高磁感取向硅钢、0.1毫米超薄无取向硅钢,跻身全国硅钢生产第一梯队。
以该项目为基础,娄底先后引进浙湘电磁、湖南宏旺、涟钢电磁和湖南金磁等四户硅钢生产企业,延链招引130户硅钢下游加工应用企业,一条完整的硅钢-“三电”产业链就此形成。
湖南金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,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。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邹娜妮 通讯员 李中声 摄
上游硅钢基板70%本地转化,成品卷本土直供,终端产品本地制造,2024年硅钢-“三电”产业链产值突破240亿元。
立足“钢”基础,做好“链”文章。娄底围绕硅钢形成产业链,正是遵循客观规律,坚持“质量第一、效益优先”的生动实践。
纵观人类发展历史,每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,给一个地方带来转型升级压力的同时,也会带来跨越赶超的机遇。
传统产业,并非落后产能,如果能及时掌握产业梯度转移规律,找到自身的比较优势寻求差异发展,传统产业也能成为优势产业,进而成为一条产业链形成的坚实根基。
看理念:建“集群化”生态
在娄底“材料谷”,湘伴君找到了“链式思维”的真谛:并非简单的企业聚集,而是产业生态的重塑。
现场观摩最后一站,到了娄底电机产业园。
10月16日,与会人员观摩娄底电机产业园。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俊 摄
在这里,湘伴君直观感受到“集群化”的产业生态。
在娄底市创微达电器有限公司,涟钢生产的硅钢运到一楼,经过加工、组装,到五楼,家电成品即可组装出厂,实现了“上下楼”就是“上下游”。
产业链形成的良好产业生态,便是能始终坚持目标导向,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,解决企业“单打独斗”无法解决的具体问题。
8月29日,娄底经开区家用电器和照明器具生产基地项目,工作人员在进行钢结构厂房施工。吴永华 摄(湖南图片库)
好比当链上企业在生产时缺乏关键上下游环节,应及时“查漏补缺”。
例如,娄底引进的爱派尔公司,就及时补齐了数控五轴加工制造的短板,整体提升了全省精密部件、异形结构件的生产配套能力。
再好比链上企业遇到服务和配套上的难题,应调动资源“雪中送炭”。
例如,去年以来,娄底已投产及在建硅钢-“三电”项目达89个。新建厂房周期较长,为满足项目落地的井喷式需求,娄底整合资源新建5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,用“过渡房”让项目快速落地。
湖南星源恒电电气有限公司去年签约,便一边租厂房生产,一边新建厂房,今年9月投产,达产后年产值可望增至5亿元,顺利完成“过渡期”。
10月16日,与会人员观摩湖南星源恒电电气有限公司。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俊 摄
娄底还创新“三电贷”“三电担”等金融产品,推进硅钢检测与研发中心、“微电网”、LNG储备站等建设,为链上企业做好配套服务,加力推动产业生态聚合。
产业兴则湖南兴、产业强则湖南强。
娄底的诸多实践告诉我们,产业链建设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、长期任务。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抓产业、遵循客观规律抓产业、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抓产业、用好政府和市场“两只手”抓产业,凝聚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,持之以恒推进“强链、补链、延链、稳链”,就一定能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来源:湘伴